close

文/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 龍震宇醫師

尿失禁影響了世界上數百萬的婦女,而且在婦女一生當中,約有一一
‧一%的可能性要接受膀胱脫垂或尿失禁方面的手術。在六十五歲以
上的婦女身上,尿失禁的盛行率為三十至六十%,而在三十至五十歲
的婦女身上,應力性尿失禁的盛行率有報告指出為十至廿五%。

造成尿失禁的危險因子包括有抽菸、肥胖以及某些神經方面的疾病。
而生產的方式是否與應力性尿失禁或其他骨盆底疾病(如膀胱脫垂)
有關?最近美國有一篇研究針對一五三位應力性尿失禁的婦女做統計
,發現產鉗分娩與應力性尿失禁間有十倍的相關性存在,而剖腹生產
與應力性尿失禁之間的關係則不明顯。

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發生率的提高可能原因為,在產鉗生產時,因胎頭
被拉下的速度遠快於正常的分娩,所以會對神經、骨盆底的結締組織
產生牽扯、傷害。此外,一些專家認為避免施行會陰切開術,以及允
許第二產程胎兒被動的下降,可以減少與出生時傷害所相關之應力性
尿失禁的發生率。

而另一篇研究中,使用肌電圖測定來評估產後四十八至七十二小時、
產後二個月及產後六個月的婦女的骨盆底肌肉組織,發現到產鉗生產
會出現陰部神經的傷害,而剖腹生產則較少出現傷害。因此可以推測
出,假如支配肛門外括約肌的陰部神經分枝受損的話,會導致大便的
失禁,然後相同神經的位於尿道周圍的分枝,非常有可能出現隱藏性
的損傷,而導致以後應力性尿失禁的出現。

相反地,假若避免胎頭去接觸到骨盆底的話,那麼就能夠避免骨盆底
受到傷害,而不會造成應力性尿失禁的出現。一些作者也支持使用剖
腹生產能保護骨盆底免受到傷害,進而避免應力性尿失禁出現的假說
。而一些最近的研究發現,因分娩而導致的傷害會隨著時間而惡化,
因而導致隨著年齡增長而增高的尿失禁發生率。但若因此而提倡剖腹
生產,則未免有點矯枉過正,只要有適宜的產後運動與保養,絕對可
大幅降低日後尿失禁的比率。

應力性尿失禁是一個常見、且常困擾婦女的一種問題。雖然不會致命
,卻會對個人衛生與社交生活有不良影響。但幸運的是,大多數婦女
尿失禁的問題是可以經由檢查、治療而痊癒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egamom 的頭像
    megamom

    媽咪寶貝產後坐月子知識

    megamo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